「溴酸鹽」,這是一個不為消費者所熟悉,但飲用水行業皆知的名詞。隨著《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2007年7月1日正式實施,以及國家去年開始為礦泉水新標準征集意見,這個隱藏在中國飲用水行業中10余年的「秘密」開始浮出水面。軍事醫學科學院馬秀英教授就標準中的溴酸鹽問題曾對媒體表示,飲用含有微量溴酸鹽的飲用水,短期內不會對飲用者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但是長期飲用高溴酸鹽含量的飲用水,將增加癌癥的患病率。
「溴酸鹽」含量偏高
感謝媒體,如果沒有媒體報道,這個驚天的秘密還不知道要隱藏多久。雖然我們不太熟悉這「溴酸鹽」的名詞,但是一個數據可讓我們足以驚醒。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環保局所規定的標準,飲水中,「溴酸鹽」最高允許濃度在10μg/L以內;而在中國的礦泉水標準中,一直以來都沒有將「溴酸鹽」放入標準。就在2006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的技師岳銀玲等人,對北京超市中瓶裝礦泉水進行了隨即抽樣調查,調查的結果顯示,其中有2種瓶裝礦泉水的「溴酸鹽」含量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環保局所規定的飲水最高允許濃度。其中一品牌礦泉水的「溴酸鹽」含量幾乎是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環保局規定最大容許濃度的5倍,具有一定的潛在致癌性。
如果這還不能讓我們驚醒的話,還有一個例子。2004年3月,可口可樂公司在英國銷售的瓶裝水,在一次抽查檢驗中被發現「溴酸鹽」含量遠超過英國規定的飲用水標準。由此可口可樂公司不得不在歐洲地區全面回收該產品,總計數量有50萬瓶之多,引起消費者一片恐慌。但是在我們這里,雖然在飲用水行業中這是個公開的秘密,廣大消費者卻一點也不知道。為了守住秘密,去年于上海舉行的全國礦泉水年會專門就「溴酸鹽」話題進行內部討論時,卻禁止記者采訪,我們的記者只能以其它身份「混」進會場,得以聽到了一些行業內幕。
別寄望「良心發現」
更為奇特的是國家對于原有的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的修改。礦泉水國標的修訂版本就是按照行業、企業等各個部門意見進行總結的,也就是說這個標準不僅要企業能夠接受,企業的意見更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按照我國礦泉水企業設備目前的現狀,要把「溴酸鹽」的指標降到國際標準的范圍內,很多企業就有可能要退出市場,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可想而知企業是什么態度。在新標準的第6稿中添加了溴酸鹽的指標,但第7稿就被刪除了,即使是這樣,這個新標準還是「難產」,其中原因不言而喻。
世界上什么最寶貴?生命。對一個生命而言什么最重要?那就是健康。對于生命和健康,我們不能寄希望于商家有朝一日「良心發現」,國家和政府有責任保護每一個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也正因如此,國家才設立了眾多的部門,管理和監督飲料食品衛生,如果讓那些企業為了利益想怎么來就怎么來,何必還要這么多質量監督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