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于本月18日至21日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美國許多機構和專家對此次訪問將對中美關系帶來的影響高度關注。在過去的一年,中美關系經歷了許多起起伏伏,在諸多領域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而2011年將是相對平穩的一年,是增進了解、增強互信的一個關鍵年,所以,這次的訪美活動可以說是聚焦了世界的目光。
主持人:白宮已經為胡錦濤訪美鋪好了"紅地毯",那么主席即將訪美的消息在當地的華人華僑中引起了怎樣的反響?我們連線正在紐約采訪的中央臺記者王宗英,請問你到紐約已經有兩天的時間了,據你的觀察,當地的華人華商對胡主席訪美的反響是什么樣的?
記者:我現在是在紐約,現在紐約的華商會和華人團體已經開始為迎接胡主席的到來進行積極的準備了,一方面他們會去華盛頓迎接胡主席,另外華文媒體也開始對胡主席訪美的消息進行預熱性的報道,呼吁兩國能夠積極協商減少摩擦,美國華商會會長鄧龍介紹說,當2006年的時候,美國華商會作為全美最重要的社團組織接受了白宮的邀請,100多位著名的華人華商去白宮歡迎胡主席,當時是在蘭草坪上見證胡主席的訪問,給他的印象非常深刻,當時大家也非常的感動,當時訪問結束之后華人華商的社會地位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鄧龍說相對于其他國家來說中美之間的國事訪問在美國的曝光率是非常高,留給美國甚至世界的印象就是中國強了,首先受益的就是華人華僑。另外鄧龍說特別希望除了高層的互動之外,雙方的交流能夠在民間廣泛的開展起來,也就是開辟一道民間的文化通道,他覺得中美之間文化的隔閡很大,通過民間管道的交往和溝通來疏通政治管道沒辦法疏通的堵塞,也能夠避免兩國在一些問題上互相消耗國力,而且他特別提到說,在民間文化層面上的交往一定要從下一代做起。
主持人:現在在世界經濟更廣更快發展的大背景之下,目前華人在美國的現狀是什么樣的,中美兩國的深度交流對于華人的發展會帶來什么影響呢?
記者: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上升,現在在這邊發展的華人華僑地位確實是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提升,首先總數量上來講,紐約開始有800萬的常住人口,華人占到100萬,而且我在核心商業區曼哈頓區碰到的情況是,不管問路還是乘地鐵,溝通兩句就會發現對方原來是華人,在法拉盛更是這樣了,中美現在在人員往來的規模是越來越大。
從發展情況來看主要從兩個方面說,一個是從政、一個是經商,在從政方面現在整個紐約市是一共有51個選區啊,其中只有兩個選區是華人議員,也就是說曼哈頓區和法拉盛區,現在我也有幸采訪了一位華人議員先生顧雅民先生,他是法拉盛選區的議員,他介紹說他是經過20年才被選上,因為之前華人參議政治的積極性很低,不愿意投票,導致很多問題上華人就失去了發言權,讓別人來管自己的事情,現在情況是開始好起來了,華人開始團結起來去投票,年輕的一代也開始有參選的理念,所以華人未來的發展也就有了更大的機會。
在經商方面應該說這是華人的強項了,我現在了解到的情況是華商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其中作做超市方面的成績最大,我在紐約的法拉盛市走了一圈,平均每一條街道都有六、七個超市,而且規模也是越做越大,從十幾年前的一兩千尺小雜貨店,現在發展到一兩萬尺,這個面積是非常大的,因為紐約市我們知道是沒有沃爾瑪的,它會嚴格控制超市的占地面積,像前面提到的鄧龍他可以說是華商界的超市大王了,他介紹說,現在他的年銷售額有幾億美元,而且利潤點非常高,可以達到10%,對美國國內的超市和咱們國內的超市來使都是難以想象的。
主持人:國家的發展最終還要落腳于人民,對于當地華人華僑的發展以及此次訪美美國方面的態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金燦榮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金燦榮:對于美國華人來講,我想主流的心聲應該是希望中美關系良好,一個是自己的祖國,一個是現在的定居國,關系搞差了對他們生活就很困難,影響很大,恰恰是去年中美關系像過山車一樣起伏不定,讓很多關心中美關系的人比較擔憂,胡主席訪問美國我相信會使未來的一段時間中美關系會穩定一些,所以對兩國關系有利,特別是對華人更有利。這一次美方對胡主席訪美的態度好像是特別重視,定位為國事訪問,大家知道美國正常情況一年就兩次國事訪問,他現在對胡主席訪美的定位定的非常高,而且期待也非常的高,有一個網上信息說他們還為了胡主席訪問順利搞了一次預演,這個在美國外交史上是比較罕見的。
主持人:對于這次訪美兩國領導人將會涉及到什么關鍵議題,金燦榮認為兩國的經貿問題仍然會是焦點。
金燦榮:這次訪問一大議題應該就是經貿,目前應該講在經貿領域雙方有問題,但更多的還是合作,經貿關系目前總體來講還是中美之間的叫“壓倉石”“穩定器”,這么說中美經貿關系應該是我們這次觀察胡主席訪問的一個聚焦點,我們可以看到后面一些新的特點,包括對等性加強,包括中美力量的接近,中資在以后中美關系當中的作用上升等等新的特點。
(記者 王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