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無論是盒馬鮮生還是永輝超級物種,它們門店中售出的商品90%都與農業相關。實際上,新零售對行業的改變是多方面的,除了零售人貨場,也對農業上游進行了改造。
在帶有線上線下融合屬性的“新農業”已成行業趨勢背景下,它與新零售該如何融合和同頻共振?盒馬與山東紐瀾地黑牛的合作或許能夠提供一些新思考。
新零售新農業融合樣板
8月10日,在盒馬與紐瀾地戰略合作發布會上,紐瀾地總裁李震喊出了今年完成5個億銷售額的目標。要知道,它去年在盒馬的銷售額為1.4億,5個億銷售額意味著將近要翻兩番。
來自盒馬官方的肯定或許是李震敢于下這一目標的體現之一。“紐瀾地是新零售與新農業充分融合的轉型升級代表,也是過去3年,雙方共同摸索出的最佳新零售供應鏈模式。”阿里巴巴盒馬事業群總裁侯毅表示,紐瀾地是盒馬孵化的第一個全國性盒品牌,是新零售與新農業充分融合的標桿企業。
從2016年與盒馬合作至今,紐瀾地黑牛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一躍成為國內黑牛行業的第一品牌,它也是盒馬孵化的首批全國性的“盒品牌”。據了解,目前紐瀾地黑牛也是國內唯一實現高青黑牛繁育、養殖、屠宰、加工全產業鏈經營的品牌。
實際上,在與盒馬合作之前,紐瀾地承擔的大多是原材料供應商角色,鮮有機會直面C端消費者。用李震的話來說,傳統企業養牛,只管養,坐等經銷商來收購,最終牛肉流入市場賣給了誰,統統不知道。
傳統養牛方式缺乏品牌意識,也沒有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價格賣不上去,也難以賺到錢。紐瀾地的想法是,告別傳統養牛方式,要讓高品質的價值在消費者終端得以實現。
從2016年開出第一家門店開始,盒馬就通過數據和技術對傳統零售和傳統電商進行系統性改造,同時也重構供應鏈,通過打掉中間環節的源頭直采模式,獲得了更多更優質的好商品,再通過最短的鏈路、最快的時間送到消費者手中。盒馬所代表的新零售模式,讓紐瀾地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借助盒馬的創新模式和擴張速度,紐瀾地建立了標準化的全產業鏈路,搭建了一整套專供盒馬的完善供應鏈體系,也打造出一個知名的高端牛肉消費品牌。
以雪花牛肉為例,與市場上多為經過速凍、冷凍、真空和再分割處理的進口雪花牛肉不同,紐瀾地的雪花牛肉是冷鮮處理,從工廠到盒馬門店,全程保持0℃到4℃的冷鮮條件保存。紐瀾地之所以能夠做到這套標準,離不開盒馬的嚴格高要求。
據李震介紹,因為生鮮牛肉很難做,只有盒馬對商品的要求和新零售的模式才能做新鮮牛肉,其他的傳統渠道以前沒有辦法操作這種新鮮的牛肉。紐瀾地也自建了物流公司,通過自有的物流體系每天不間斷給盒馬在全國二十多個城市近170家門店配送牛肉。
《聯商網》了解到,從最早的幾款商品,到今年的40多款商品,紐瀾地和盒馬共同摸索,一步步打磨,深度挖掘每一頭牛的價值,而消費者在盒馬幾乎可以買到牛的任何一個部位。
在品牌打造方面,盒馬在各地快速擴張門店帶來的渠道和營銷優勢,幫助紐瀾地黑牛打造品牌。在北京、上海、青島等地的盒馬門店,還專門開設了黑牛美食體驗店“紐瀾地黑牛廚房”,現場剔骨、分割、銷售,現場烹飪,通過生熟聯動的模式讓消費者近距離接觸和了解國產的黑牛品牌。
依托于盒馬門店,紐瀾地俘獲了諸多消費者。用李震的話說,盒馬鮮生開到哪里,紐瀾地黑牛肉就賣到哪里。
作為盒馬的首批全國性“盒品牌”,紐瀾地也為農產品品牌化帶來了積極示范意義。侯毅表示,盒馬要通過對供應鏈的升級,用新零售和新農業的融合發展來帶動新制造,讓訂單式農業、標準化農業在中國普及。
據了解,此次戰略合作,雙方還將圍繞“新零售、新農業、新制造”展開更加深入的探索 。在全國范圍內共同整合上游牛種牛源,擴大產能,在線下探索更多元的生熟聯動模式,同時用數據和技術提升食品安全指數。
新零售的下一個藍海
對于新零售與新農業,侯毅認為,只有新零售和新農業完美結合,它們所產生的巨大價值空間,才是新零售藍海。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農產業及食品總規模達到10萬億元人民幣,但線上電商滲透率不足2%。
不過,侯毅表示,新零售與新農業的完美結合,并不簡簡單單是零供關系,更多的體現是在互聯網時代,用大數據指導農業生產,指導農業的運輸、銷售、加工等整個生產流程。正因為有大數據,盒馬才可以實現C2B,實現訂單農業。
而在新零售與新農業的融合過程中有三點需要注意:一是大數據,要什么、如何賣、怎樣交付、交付要素是什么?二是只有一個完全融合的方案,才能保證食品安全和食品新鮮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蔬菜在物流過程中的損耗;三是新農業和新零售融合之后,要找到最佳供應鏈模式,保證食品口感新鮮度,滿足消費者需要。
實際上,這也是盒馬一直在做的。盒品牌的核心是用技術打通農業上下游,用數據連通生產和消費,用體驗建立銷售和品牌。與此同時,盒馬也在不斷跟上游的優質農產品基地結盟,通過直采去掉中間環節,重構生鮮供應鏈,為消費者帶來差異化的優質生鮮農商品。
今年5月,盒馬宣布生鮮直采戰略,與全國500家基地合作,進行基地直采。在盒馬看來,商品力是消費者最關注的,也是零售最大的競爭力。盒馬希望改變零售商品服務由供應商主導的現狀,希望圍繞消費者需求采用買手制,堅持對生鮮商品的品質和新鮮度有高要求。
在生鮮消費領域,上游農業和零售終端的消費者都面臨一些長期未解的痛點。這就需要盒馬越來越多的走到田間地頭,和基地合作伙伴一同來開發好商品,幫助農業上游重構生鮮供應鏈。
據了解,目前盒馬已有近三分之一的生鮮商品來自戰略合作基地,品類覆蓋果蔬、肉禽蛋、海鮮水產等幾大品類。隨著基地不斷擴大,直采的生鮮占比還將持續增長。
除了紐瀾地外,盒馬還孵化出了湘村黑豬、Butcher等品牌“助農上行”。四川藏區丹巴縣還誕生了盒馬村——特色商品黃金莢被盒馬發掘,在全國熱銷,改變了一個村莊的命運。
在新零售與新農業融合過程中,不止有“盒品牌”,盒馬還想推動更多“盒馬村”甚至是“盒馬縣”建設。
可以看出,由點及線再從線及面,在優質生鮮農產品不斷被發掘的同時,農業的新零售機遇會越來越寬廣,而消費者也能夠享受到越來越多的產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