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蘇果超市有限公司CEO馬嘉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連鎖超市企業要想不斷發展壯大,一定要把握好三個戰略重點:一是擴張模式的選擇,因為沒有擴張也就沒有所謂的連鎖;二是業態模式的定位,也就是店鋪的樣式,要看自己擅長做什么店鋪才有競爭力;三是運營與管控模式的創新,也就是采購、營運、物流和保障系統的運作方式。它們是相輔相成、互為依托的整體,是一項系統工程、缺一不可。
6月15日,江蘇省供銷合作社系統學習“蘇果”、學習馬嘉樑大會在南京召開,全面總結推廣蘇果超市的經驗。作為江蘇供銷合作社系統的一面旗幟,蘇果超市創業10年來,創下了全國商界一個奇跡:憑50萬元起家的企業去年銷售額高達181.2億元,高居中國連鎖業第7位、超市業第3位;深入6個省份的連鎖店總數超過1500家,提供了5萬多個就業崗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4年中3次對企業的發展批示肯定,并親赴南京連鎖店視察。
在國際零售集團強勢進入,在專業技術、管理人才、供應鏈等方面都還存在差距的情況下,蘇果之所以還能取得如此成績,有專家認為,這與其在戰略上不斷創新,揚長避短、走符合自身特色的生存發展之路是分不開的。
規模擴張量力而行
隨著我國連鎖超市行業的不斷發展,應該說目前已到了向規模要效益的時候。但從目前國內連鎖超市的擴張能力來看,真正能夠實施全國擴張的企業還不多。所以如何思考和選擇適合自身的擴張模
業態創新與時俱進
擴張模式定位是基礎,業態創新才是企業充滿活力的源泉。尤其零售業也不是什么高科技產業,比較容易模仿,所以對于業態的認識也該與時俱進——把先進業態的理念、特點、模式與本地市場需
四大體系同管齊下
連鎖企業就是通過不斷開發店鋪網絡來實現規?;洜I目標的,而網絡平臺的不斷延伸和規模的不斷擴大,需要強大而堅實的管理基礎才能支撐。因此,馬嘉樑認為,本土連鎖企業要與強大的對手競爭,捍衛自己的市場地位必須得花大力氣建設自身的管理基礎,才能實現有效的規模擴張。就連鎖超市經營的特點而言,建立高效實用的四大系統是本土連鎖企業急需加強的薄弱環節,也是事關企業能否展開持續競爭的關鍵所在。
建立強有力的店鋪開發系統。店鋪是連鎖業的根基,選址的質量決定店鋪開發的成敗。因此,店鋪開發一定得慎之又慎:一是制訂科學的開店標準、流程和規范,確保選址的質量;二是要組建高水平的市場調研隊伍,開展精確定量調研,為選址開店提供科學的依據;三是熟練運用多業態的選址策略,使業態與商圈相吻合,避免店鋪過大或過小而產生的浪費或競爭力不足問題;四是店鋪的開發規劃必須遵循公司的整體戰略,成為戰略目標達成的先頭部隊。
建立強大的采配系統。商品是連鎖超市經營的核心,是門店的第一資源。保障店鋪的最優商品結構、及時準確的補貨和促銷資源配置是門店競爭力的核心所在,而這一切只有依靠總部的采配系統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為此,本土超市企業在采配系統上必須解決幾大問題:一是供應鏈區域化的問題。中國市場太大,除了中小型供應商分布在各個區域,即使是大品牌也是分區域建立分銷系統的。所以連鎖企業一旦跨過供應商區域就必然會遇到供應鏈重新調整優化問題,需要及時加以協調解決;二是解決各區域、各業態、各門店商品結構與商圈消費需求相適應的問題;三是商品的配送保障問題。 配送中心只是供應鏈中的一個環節,在原理上是從屬于采購供應整體的一部分,而且物流的配置有統配、直配、第三方配等多種選擇。因此,門店的商品結構優化以及補貨、退貨、缺貨等問題要從供應鏈整體上統籌來解決。
建立高效的營運系統。目前,不論是外資連鎖還是本土超市通常采用兩種運營管理模式,即營采合一和營采分離,兩種模式各有利弊。至于實行營采合一還是營采分離,或許還有第三種模式,關鍵看企業管理的基礎和市場的需求。從本土連鎖超市來看,作為區域擴張型和多業態混合經營的本土連鎖企業,現階段只能采取營采合一,這是比較理智的一種選擇。今后,隨著區域的擴大和距離的延伸,可以逐步在遠距離和競爭性強的大型門店探索一些新的運營管理機制。
建立實用的人力培訓系統。連鎖企業快速擴張和龐大店鋪網絡需要大批訓練有素的店長、經理和專業人才,而解決人才需求的惟一或主要的途徑是依靠企業的培訓系統。因此,一個連鎖企業是否能保持發展的持續性,關鍵看人才隊伍的培訓、儲備、更新換代的能力。因此,本土企業必須從戰略高度,超前建設好干部員工的培訓體系,重點解決好培訓師資隊伍、教材編制和課程設計等關鍵環節,建立符合企業文化、企業戰略和業態特點的培訓系統,才能不斷培養造就一支忠誠于企業、熱愛連鎖事業、追求業務創新的高素質連鎖經營的人才隊伍,這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