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市場沒有意外,聯華超市(0980.HK)旗下的標準超市,將繼便利店、大賣場兩大業態之后開始“變臉”之旅。
該公司近日的公告稱,聯華與益能投資簽署協議,雙方共同出資,將原本注冊資本僅為500萬元的上海聯華生鮮公司的注冊資本增加到2億多元。其中,聯華等值增資3345萬多元,益能投資則出資1.72億元。雙方完成增資后,益能投資擁有生鮮公司81%的股份,聯華超市的股份則從90%降到18.75%。聯華生鮮從此不再是聯華超市的附屬公司。據稱,此舉是聯華標準超市實施轉型的重要步驟。
昨天,聯華超市董事長王宗南向記者證實,聯華目前的標準超市將可能向三個類型轉變:社區店、生鮮超市和新型標準超市。王稱:“與益能的合作,是我們進一步展開生鮮超市試點的需要。”
據了解,聯華早在一年前就宣布進行生鮮超市的試點,但遲遲難以推廣。王解釋道:“關鍵是生鮮產品的運輸、儲存不同于常溫食品,做起來并不容易。”益能投資的背景是香港一家專業的低溫物流企業。對于將生鮮公司的控股權出讓,王宗南對記者稱:“人家拿技術來,當然會有股權方面的要求,而我們也確實希望能把生鮮搞上去。”據稱,生鮮配送中心本身是一種占用固定資產很高的行業,聯華確信自己的優勢在零售終端,因此希望拿出更多的資金開店。
事實上,滬上標準超市幾年來已出現銷售額逐漸下降的趨勢,聯華也早已放緩了對該業態的投資。此次針對標準超市的轉型計劃,意味著聯華向“硬骨頭”舉刀。而細心的人會注意到,赴港上市前,聯華已把旗下“聯華便利”變臉為“快客”,而幾個月前,聯華通過一系列資產運作,開始對大賣場“世紀聯華”旗艦店進行變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