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我們一定要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讓出口產品享有良好的信譽”,“今年要完成7700多項食品、藥品和其他消費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健全食品、藥品和其他消費品安全標準體系;食品、消費品安全性能要求及其檢測方法標準,都要采用國際標準。”
“我們制定了食品安全標準中長期發展規劃,會同有關部門對1萬多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及14萬多項企業標準進行了清理,并對現有2463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組織開展了修訂,新制定了200多項國家標準。”3月13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安排集體采訪時,國家質檢總局有關人士提供了這組數字。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兩會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門話題。“食品安全關系到老百姓的健康生活,應盡快健全食品質量安全標準,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從源頭抓起,強化食品全過程監管,確保現有的標準能夠得到貫徹執行。”
其實,近年來,食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一直得到我國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經過各方面多年的努力,這項工作進展迅速。這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產品安全標準制定修訂行動。這一計劃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熱切關注和熱烈討論。他們針對有些食品質量標準不統一、門檻過低以及標準執行、監管中存在的問題,紛紛獻計獻策:
“食品行業應盡快健全質量安全標準,提高行業準入門檻。目前,我國食品行業準入門檻普遍偏低。以白酒為例,全國現有白酒企業3.7萬余家,其中產量超過2萬噸的只有39家,呈小而散的局面。”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雙溝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鳳琦代表說。
“在制定食品標準時,要以科學實驗為基礎,根據各類食品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具體食品安全標準。要高度重視食品中重金屬超標現象,加強對農業、漁業生產環境的治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食品與質量安全系主任雷曉凌說。
“食品安全問題,重要的是管住源頭、制定好標準。要用市場機制把生產者組織起來,運用統一、規范、協調、選優的標準化指標,指導和規范食品生產活動。”全國人大代表、山西大同市副市長李武章這樣認為。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黃鴻翔介紹了膠東經驗:
“膠東地區的加工企業從農民手中租賃土地,建立自己的生產基地,農民去基地打工,增加了收入,而基地所有的管理都由企業來做,標準的實行有保障了,產品質量也有保障了。”
“在有的產品包括食品的標準方面,落后、滯后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我們一定會按照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所提出的要求,努力工作,盡快把這些問題解決好,確保產品質量、食品安全。”3月13日,面對媒體,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這樣表態。
據介紹,在今年7700多項國家標準的制定修訂中,有多達200項為食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標準。
此外,《食品安全法(草案)》有望在今年6月前正式出臺,這也將成為餐桌上一道可靠的護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