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春節期間市民能否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昨天上午,廣東省食安辦公布的節前全省食品安全監測結果顯示,大米、食用油等品種的監督合格率均達到90%以上,魚蝦貝類合格率超過95%,但部分熟肉和臘肉制品濫用色素的現象仍比較突出。
監管重點:農村食品市場
據介紹,今年第四季度,廣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組織了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檢驗中心等四家檢測機構對群眾日常生活中消費量大的米面制品、肉制品、豆制品、調味品、食用油等五大類、10個重點品種的安全狀況,開展了評價性監測。
監測范圍包括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的城區和鄉鎮的食品批發市場、連鎖超市、百貨商場、城區集貿市場、食雜店、農村集貿市場、農村小商店等。共監測了各類食品樣品3360個批次,獲得近2萬個數據。
監測區域分析顯示,連鎖超市(含百貨商場)銷售的食品合格率比集貿市場高14.76%;城市市場監測合格率比農村市場高4.81%.“這表明,集貿市場和農村食品市場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仍然是監管的重點區域。”食安辦有關負責人表示。
突出問題:臘肉濫用色素
產品監測結果顯示,與2006年相比,今年廣東省大宗類食品的安全狀況進一步好轉,合格率總體提高了近10%.其中,大米、米粉、食用油、面粉等品種的監測合格率均達到90%以上,豆腐、腐竹、面條、臘肉等品種的監測合格率也比去年有不同幅度的提高。
據介紹,米面制品中違規添加吊白塊、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等現象已基本得到遏制。但散裝食品,特別是熟肉制品和豆制品中微生物污染問題、部分熟肉制品和臘肉制品濫用色素的現象還比較突出,仍有部分腐竹產品檢出違法使用了吊白塊和硼砂,少數醬油中氨基酸態氮含量低于標準限值。
此外,省農業廳對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蔬菜中農藥殘留、畜禽產品中瘦肉精污染及磺胺類藥物殘留監測顯示,蔬菜和畜禽產品合格率分別為90.10%和98.31%.魚蝦貝殼類產品合格率達95.5%.
■相關新聞
四成人買過不合格食品
昨天上午的新聞發布會同時公布了2007年我省食品安全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記者了解到,有近四成被訪者買到過不合格食品。據介紹,本次調查全省共抽選8800戶居民,其中城鎮居民6900戶,農村居民1900戶。
調查顯示,居民在選購食品時,將質量安全作為首要關注的因素,第一提及率高達82.1%,遠遠高于第二關注的價格因素。被訪者認為,“散裝食品不衛生”、“食品加工中違規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添加劑”和“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是當前存在的最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