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多樣的涼拌菜、肥美誘人的烤雞腿……價格實在的超市自制食品受到不少市民的喜愛。但是,由于缺少相應的法律規范,一些超市的自制食品存在標志不全、操作不規范等安全隱患。記者昨天從南京市質監局獲悉,國家首部超市自制食品安全法規——《超市現場加工食品經營規范》本月有望出臺。
昨天上午11點,中山東路一家大型超市的生鮮區內人頭攢動。在自制熟食區,一些市民正在挑選出爐不久的香腸、烤鴨。記者注意到,這些透明玻璃罩下的各類熟食,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統一標注為“當天”,生產商為“自制”。而在一些盒裝熟食的保鮮膜上,只標注了包裝日期和保質期,沒有生產日期,消費者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時候生產的。
據了解,目前幾乎所有大型超市都設置了自制食品區域,但目前超市執行的《散裝食品衛生管理規范》,并未提出具體的衛生標準,這使得主要依靠手工制作或現場加工的自制食品存在管理空白,主要靠經營者的自覺,一些無良商家甚至將過期的食品更換包裝后繼續銷售。
即將出臺的《超市現場加工食品經營規范》,對超市自制食品的保質期、過期食品處理作出明確規定。包括超市、大型超市、便利店在內的各種零售企業自制食品生產過程的各項原始記錄都應妥善保存,加工成品上應明確標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禁止更改現場加工食品的生產日期。規范還規定,超市自制食品的全部原輔材料、包裝材料均應達到國家相關標準,超過保質期的加工成品應在門店內現場銷毀,并進行詳細記錄。針對不少超市出租柜臺經營自制食品,在管理上存在漏洞的問題,《規范》也明確規定,對聯營專柜商戶的管理應視同超市內部管理。
(現代快報 通訊員 蔣兢 記者 張淑娟)